2025年是贯彻全国和我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面向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更是学校高质量发展攻坚之年。今年学校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全面做好稳定、发展、改革各项工作。以市级“双高校”建设为牵引,以“三校实体化运行”工作为重点,以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市级项目建设和“五金”建设为载体,加快学校基本建设速度,稳步实现学校万人规模。精准谋划“十五五”学校发展规划,努力为我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中心和加快建设“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供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一、坚定不移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
(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建立健全政治铸魂体系,强化政治建设监督,抓好师风师德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持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深化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风腐同查同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加快推进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及智慧心理中心的建设,与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共同打造具有“工信”辨识度的红岩思政品牌。大力实施思政课堂教学提升行动,将“四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思政课。积极参加全市思政课教师基本功竞赛、市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行走的思政”研学路线和课程资源打造等活动。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美育、劳动教育课程,规范开展国防教育。
(三)持续筑牢校园意识形态主阵地。切实担负起意识形态主体责任,着力探索和构建“工作制度健全、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分解明晰、考核督查到位、结果运用规范”的工作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关口调研摸排、问题集中研判、工作决策会商,并瞄准问题建章立制,用制度推动问题的解决。规范选用正规渠道教材,加大各类文艺表演、报告会、讲座论坛、校园新媒体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力度,利用“舆情通”实施24小时校园舆情监测。加强重点人群摸排,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活动向校园渗透。
二、坚持不懈提升学校整体办学硬实力
(一)抓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依照学校章程,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规范议事决策原则和程序。开展层级化管理,实行二级学院及部门负责人责任制,层层抓好工作落实。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依法、依规管理学校。调整充实教职工代表,依法行使教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加大印章、合同管理力度,大力开展线上线下特色普法活动,持续营造学法、懂法的浓厚氛围。
(二)抓一体管理推动三校融合。坚持以“五统三转四同”为抓手,稳步推进“三校一体化”实体运行。建立三校全面工作“系统性安排、规范性决策、属地化落实”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考核及分配制度。加快三校资源整合进程,统筹管理、统一调度,做到人、财、物高效使用,减少运行成本,提高办学收益。严格按照交接规范,做好岗位工作交接、人员安排与管理。
(三)抓基础建设完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财政及项目资金,完成一期建设收尾工作,启动二期两个子项目的建设及申报工作,以及渝中、沙坪坝校区部分校舍的功能调整、后勤保障等工作。积极争取长寿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采取入园办学等多种方式,加快推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建设工作,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承载力。加快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图书馆等软硬件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综合场景运用,以数字化赋能内部管理与精准治理,实现超融合智慧校园。
(四)抓文化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深挖校史资源,广泛宣传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使命,打造具有“工信”标识度的校园文化和向上向好的育人环境。举办文化艺术节,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业文化进校园。强化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红岩精神等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对广大青年学子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健全“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教育。
(五)抓规范管理完善治理体系。结合学校实际,以内控制度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加强制度的建设、修订和完善。强化学校精准预算管理和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防止廉政风险。同时,特别要强化财务、审计队伍建设,强化财务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提升工作效率,开源节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引领、指导和监督作用。
(六)抓引育并举助力人才发展。根据职工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工作岗位需求,系统性制定分类别、多渠道、多方式的培训及队伍建设方案。坚持把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发展全周期、各环节、全过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第一标准。深度践行人才强校战略,加大校企、校际交流力度,鼓励在职职工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健全专任教师多元聘任机制,加大具有高校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成熟人才的引进力度。
(七)抓教育教学筑牢质量内核。以争创“新双高”为牵引,以基地建设、项目建设、课题研究为载体,以专家引领、教学督导、技能竞赛、队伍考核、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打造一批教学科研标志性成果。以“五金”建设为引领,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深化教学综合改革,大力推动学科专业提档,完善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丰富“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载体,加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力度,强化价值引领、思想疏导和成长陪伴。
(八)扩大招生规模、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宣传,今年将完成实际到校4200名新生,实现学校在校生万人规模。依托行业主管部门,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扎实开展访企拓岗,拓展就业渠道,建立就业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九)抓安全稳定建设平安校园。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做好敏感节点和重大活动保障期安全稳定工作。严格执行安全例会、安全月报等制度,加强值班值守,常态化开展重点人群、重点领域安全隐患风险排查。畅通学生诉求反映、问题投诉渠道,及时、认真化解矛盾纠纷、消除心理隐患。与属地公安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护师生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确保校园平安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保密管理、治安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确保消防安全、实训室安全、食品安全、建筑安全、环境安全和网络安全。
三、坚决有力地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贡献力
(一)抓多方式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借助“三校一体化”实体运行之际,加强社会培训和继续教育队伍建设,完善培训工作管理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提升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和扩大社会培训范围。全年培训收入在原三校培训收入总和的基础上提升10%以上。
(二)抓产教融合实现融合创新。精准对接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需要,贴近产业、走进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推动智能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数智化现代管理产业学院、软件人才“超级工厂”实体化运行。强化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产业园区合作共融共建,联合企业打造一批品牌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实践基地、优质教材。组织教师下企业参加社会实践,深度参与研发、咨询服务、培训等项目,赋能企业发展。
(三)抓合作交流实现扩面增效。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持续推动“教随产出”“职教出海”,不断扩大工信“朋友圈”。积极申报并承办“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巴渝工匠杯”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大力搭建各类培训服务平台送技能,集合大师优师之智送帮扶,献智献力地方经济发展,持续做大做强工信春运志愿服务这张“金名片”。
2025年,学校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以高职院校建设标准为牵引,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创新培育发展动力,干字当头、唯实争先,以“坚韧、奋进、融合、创新”的工作精神,积极推进工信职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