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暑运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全院学子深刻洞悉春暑运铁路志愿服务的使命内核与实践要义,推动轨道交通专业知识与社会责任担当深度耦合,同频共振,9月21日至22日,我校轨道交通学院志愿在立德楼成功举办为期两天的暑运志愿者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以“服务铁路显担当,青春成长绽光芒”为核心,既是对暑运志愿实践成果的集中复盘,更是以实践为桥,以精神为炬,助力学子在“知行合一”中涵养专业素养与奉献情怀的重要载体。
护航暑运:从志愿服务到社会责任的思政课等方式程
分享会伊始,辅导员吴安松老师以带队老师的视角,开启了整场分享的序幕。他首先代表学院对16名圆满完成暑运志愿服务的同学表示肯定与赞扬,随后结合自己多次带队参与铁路暑运志愿服务的经历,讲述了那些藏在“保障出行”背后的故事。“每年暑运,铁路都是承载无数家庭团聚、学子出行的重要枢纽,而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就是这趟‘温暖旅途’中的‘护航者’。”吴老师提到,今年暑运期间,他曾与志愿者们一同在凌晨的火车站核对旅客信息,在高温下协助维护乘车秩序,也曾见证志愿者用专业知识帮旅客解决票务难题、用耐心安抚焦急等待的乘客。
铁路志愿服务不仅是一次实践活动,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这里,同学们能真切感受到轨道交通行业“安全第一、服务至上”的准则,能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理解“奉献”的意义。同时,吴老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让全院同学明白:志愿服务不是“任务”,而是一次与行业对话、与社会连接的机会,希望大家能以志愿者为榜样,将“服务社会”的意识融入专业学习,未来成为既有专业素养、又有温度担当的轨道交通人。
高温坚守:从课堂知识到站台行动的成长答卷
来自不同专业的志愿者们,虽服务岗位各异:有的坚守售票窗口协助旅客购票,有的参与列车检修保障运行安全,有的在站台引导旅客有序乘车,但都在讲述中传递出对“责任”与“奉献”的深刻理解。他们谈到,暑运期间的高温与高强度工作曾让自己疲惫不堪,但当看到旅客顺利拿到车票时的笑容、听到列车安全驶出的鸣笛声、收到旅客一句真诚的“谢谢”,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了坚守的动力。有同学提到,在服务中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票务管理、车辆检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才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意义;也有同学表示,团队协作中的互相支持、面对突发情况时的沉着应对,让自己对“担当”有了更具体的认知——担当不仅是个人的坚持,更是集体的同心协力。
三维赋能:从专业学习到民生服务的实践闭环
16名志愿者的分享既是暑运志愿实践的生动复盘,更彰显了轨道交通专业知识在服务场景中的实践价值,为“专业赋能志愿、志愿反哺专业”提供了鲜活例证。全院学子需以此次分享会为契机,充分发挥大学“课堂教学+实践平台+志愿服务”三维成长体系的赋能作用:依托专业课程筑牢轨道交通物物流理论根基,借助学院实训中心、校企合作项目锤炼实操本领,再以春暑运铁路志愿服务等实践为纽带,将知识转化为服务行业、保障民生的实际能力,实现“学习积淀与实践提升”的双向奔赴。
同时,针对学子成长路径主动打破“专业学习”与“志愿服务”的边界,在参与志愿前,可通过行业认知课、志愿培训课提前掌握铁路运营、旅客服务等专业技能,让志愿行动更具专业厚度;志愿结束后,借助班级复盘、导师交流等渠道,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转化为专业学习的切入点,比如围绕列车检修细节深化课程钻研,让实践经历成为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最终通过“学-践-思-悟”的闭环,实现个人发展与轨道交通行业需求、社会民生期待的同频共振,为行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暑运志愿者服务分享会的举办,通过“老师带头分享、学生接力传递”的形式,让“志愿精神”有了更鲜活的载体。不仅让全院同学对春暑运铁路志愿服务的职责与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传递了“以担当立心、以责任立身、以奉献立德”的精神内核,同时春、暑运志愿服务行动作为我院志愿服务特色项目,不仅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也是轨道学子锤炼专业技能、涵养职业精神的重要课堂,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社会需求深度融合,持续擦亮学院服务品牌,展现新时代轨道青年的责任担当与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