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轨道交通学院成功举办了以“协同守护,转危为安:二级关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案例”为主题的第十一期辅导员半月谈沙龙活动。学院全体专职辅导员参加了此次活动,李德成老师作为主讲人,分享了一起极具代表性和启发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李德成老师以“协同守护,转危为安”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我院某同学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该生作为二级关注学生,存在潜在的心理危机风险,曾因低血糖急性发作昏厥在厕所内。这一事件引发了辅导员和学校各部门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了本次沙龙活动的核心案例。
李老师从案例基本信息入手,详细描述了该同学的社交孤立、性格古怪、卫生状况差等行为特征,以及其存在的抑郁、焦虑等倾向。通过事件背景、经过、原因分析、干预措施、干预成效等多方面的深入剖析,李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如何通过“同学一级预警”机制、紧急响应机制、物理救援与急救措施、沟通与协调、学业支持等多维度的干预,成功帮助肖同学走出困境。
在经验总结环节,李德成老师强调了早期预警与家校协作的关键性。该同学的危机因室友及时发现而避免恶化,凸显了学生群体在预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在心理问题上的“忽视倾向”仍需重视,加强家校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李老师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要求家长参与心理辅导,明确监护责任;学校对二级关注学生实施日常关注,动态跟踪其身心状态。
在心理危机干预的伦理与人文关怀方面,李老师强调了尊重与保密的重要性,避免对肖同学进行污名化。同时,建立“持续陪伴”策略,为肖同学匹配“成长伙伴”,提供长期情感支持,确保干预过程的人文关怀。
在沙龙讨论环节,与会辅导员们围绕肖同学的案例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心理危机干预需要以“预防 - 识别 - 干预 - 恢复”为闭环,结合早期预警、团队协作、专业支持与人文关怀。通过此次案例分享,辅导员们不仅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也对如何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位参与沙龙的辅导员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早期预警和家校协作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未来,我会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本次辅导员半月谈沙龙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辅导员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肖同学的成功案例,大家看到了协同守护的力量,也更加明确了未来工作的方向。
未来,轨道交通学院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构建“防激变 + 防病变”的“二维防控”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我们相信,通过全体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能够为每一位学生筑牢成长的防护网,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